给创业者的三个思路(上)

给创业者的三个思路(上)

如果你计划创业,却还在思考产品点子,奇绩合伙人曹勖文2022年5月线上的直播分享可能会有帮助。勖文是一名连续创业者,两次被YC录取,参与创立的Echo Lockscreen被微软收购。在奇绩创业营,他通常为创始人的PMF(Product Market Fit)框架出谋划策。

前文《做生意和创业的区别是什么?》《深度拆解产品市场匹配的本质》是关于 PMF 认知层面的分析,这篇文章我们从实践层面给大家提出一些通用的建议。

图片[1]-给创业者的三个思路(上)-一鸣资源网

在看完了这两个例子之后,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想清楚“为什么”之后带来的巨大好处。

在前面的两个例子里,它都极大地缩小了我们可能需要搜索的空间。像我刚刚提到的,我的想法可能是一片很大的区域。假如说我们有一个很强的认知,那我们只用去尝试认知和想法重合的地方,也就是上图绿色的这个交集部分,极大地缩小了我们的探索空间。

但假如说我没有这样的认知,那一些过往学到的物理、数学的知识定律也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认知、规律和定律,让我们不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可以更快地得到一些很精准正确的结论,这也就是 Elon Mask 所说的“第一性原理”。

我们前面还提到了寻找 PMF 的两大难点,一个是周期长,一个是信号少。举个例子,比如说你让一个很小的孩子去思考怎样才能考上好大学,他能思考得出一个好结论吗?不可能的。因为他搜索的空间范围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网络大多数时候都在模仿,而模仿是需要外界去指导的。比如说,还是拿考大学这件事来举例,假如我的邻居、兄弟姐妹中有人考得很好,那可能我爸妈就让我去模仿他们学习的方法,或者我的老师会指导我该怎么去学习。很多时候我们其实都只是在模仿,而仅通过模仿不可能做出伟大的产品。

图片[2]-给创业者的三个思路(上)-一鸣资源网

就像上面的这张图,在“我的想法”周围环绕着一些可能性。

那些离我近的、小的可能性,我还是有可能去探索的,但太远的、那些高维空间当中的可能性,我们是没有资源、没有时间去探索的,也不可能迭代到那么远的地方,所以只能靠逻辑和对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把我们带到那边。

再举两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是爱迪生的例子。假如你是爱迪生,你有了向1900年的通用电气公司提问“为什么”的机会,你会问什么?

我会问:“为什么我们要用你的公司生产出来的灯泡?”拓展一点,你可以问:“为什么要用电灯泡去照明,明明我们完全可以用油灯照明?”再扩展一步,你还可以问:“为什么要用电?”

作为一个创业者,想清楚这些问题可以帮你事半功倍。

那我回答其中一个“为什么”吧——“为什么要用电灯泡照明?”

在那个时候,其实很多人都是用油灯照明的。但油灯不安全也不方便,想象一下如果路灯都是油灯,那你还要有相应的工具去点燃或者悬挂它。但人类对电磁力的控制,要比强于其他几种基本的力。所以在长期来看,爱迪生和通用电器走的是一条非常有意义的路,这也是为什么这条路可以指导我们创业。

Elon mask 这个例子刚刚我也举过了,同样是电领域,“特斯拉为什么在通用电气成立 100 年之后才能成立?”

因为“为什么要用电动车”这个问题它卡了 100 年。电动车遇到了来自油车基础设施和技术积累的巨大阻力,直到近期才因为政策的原因慢慢磨平了阻力,这也正是让特斯拉最终做到这么成功的“风”。

“为什么要用电和软件”?——因为上个世纪很多产业都证明了电和软件有巨大的优势。

图片[3]-给创业者的三个思路(上)-一鸣资源网

所以大家创业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你的风是什么。有一句话说的好,“站在风口,猪都能吹起来”。还有,要多想想“为什么”。

每个项目都会有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各种“为什么”。对每一个“为什么”,创业者都应该有好的答案。

我们经常看到有一类天马行空的创业者,他只知道那个最大的为什么,就比如说他知道“为什么要用电”、“为什么要用软件”。但如果他仅仅能回答这一个“为什么”,创业还是成功不了的。

我前面也解释过了,假如说大的假想是成立的,那里面很多小的子集也应该是成立的。假如说这些子集不成立的话,那大的假想很多时候也不一定成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让大家小步快跑,尽量快地去试错。创业是需要逻辑和证据去支撑的,不然创业想法肯定是不成立的。

假如说只有小子集,没有大想法,那很有可能也是做不大的。对于投资人来说,创业公司做不大、天花板不高也是致命伤之一。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前面看的创业公司的 S 曲线。从 0 到 1 确实是非常难,假如说公司成功了,但做得不大,投资人退出不了;但对于创业者来说,无所谓,每年能赚个几百万、几千万非常滋润了。

假如说我们所在的行业是需要投资人来支持的话,那我们就得关注这些事:这种需求有没有代表性?我们的天花板是不是足够高?

图片[4]-给创业者的三个思路(上)-一鸣资源网

假如说,既有小的也有大的可能性,那这些“为什么”之间有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说到这里,奇绩最近做了一个分析。我们把从 2019 年开始一直到 2022 年 5 月所有的申请都拉出来,看看这里面最频繁出现的关键词是什么。

大家可能想不到,最常见的关键词居然是“平台”。创业者特别喜欢提平台这个词,但绝大多数公司其实是做不了平台的,到今天我们看市面上也真没有几个平台。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公司原来做的事跟这个所谓的平台是连不在一起的。他们原来是一种卖法,不可能到平台又变成另外一种卖法。卖法会影响你的人才、组织、文化等等,所以不是每一个创业项目最终都是能做平台的,也不一定你要做成平台才能做大,很多项目其实不是平台也可以做得很大。

大家要关注就是自己小的“为什么”和大的“为什么”之间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没有必然逻辑关系的话,那其实也不成立。

所以想清楚“为什么”有两个巨大的好处,一个就是泛化能力强,也就是我所说的假如你的逻辑足够充分了,你需要盲目去做的搜索就少一些了;第二个好处就是说想清楚“为什么”之后就可以去做干预,干预(intervention)其实也有影响的意思,这也联系到了我给大家的第二个思路。

下文-给创业者的三个思路(下)

文章来自于奇绩创业社区内容精选

关注我们,阅读更多早期创业干货~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