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坛要大地震了(山东政坛刚大地震)

济南开始成为山东的政治中心,护城河开挖:济南大事记——明

济南大事记(十二)——明

洪武元年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

正月 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

立军卫法,山东设有青州、济南、登州等卫所。

二月 朱元璋派康茂才率军到达济南,以配合徐达北伐。

徐达率军渡过黄河,继副将军常遇春攻陷东昌府(今聊城)后,又攻下乐安城(今广饶)。至此,明军用了约三个月的时间,基本控制了山东全境。

明军攻克山东各州县后,即发布告示访求贤才,声明对曾任元朝官吏者不予追究,并招抚逃亡者安心生产。

四月 朱元璋置山东行中书省,治所青州,命汪广洋为首任山东参政。

八月 徐达率军攻入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在全国的统治至此结束。

洪武二年(1369)

十月 命全国各府州县皆设立学校,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

洪武三年(1370)

三月 免山东本年田租。

五月 定科举法,全国开始设科取士。

这一年,朱元璋批准了济南知府陈修等关于垦辟荒地、免三年租税的建议,并责成对无牛户贫民由官府拨给,协助恢复生产。

洪武四年(1371)

济南历城开始新建城垣,改土城为砖石墙,并挖护城河。

洪武五年(1372)

四月 赈济济南饥民。

六月 济南属县及青州、莱州二府发生蝗灾。赈济山东饥民,免受灾郡县田租。

洪武六年(1373)

二月 暂罢科举,命吏部察举贤才以德行为本,文艺次之。

四月 命吏部察举贤才,择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悌力田者,均征召至京。

八月 大清河水暴涨,济南等地受灾。

洪武七年(1374)

正月 裁汰山东冗官。

遣官往山东各地整顿屯田事务。

二月 以济南府历城等县蝗灾,免其田租。

洪武八年(1375)

十月 诏令改都卫指挥使司为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作为行省的最高军事机构。山东都司治所青州。

洪武九年(1376)

六月 改全国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山东行省改为山东布政使司,省会移至济南。济南开始成为山东的政治中心。

洪武十三年(1380)

正月 朱元璋借胡惟庸谋反案,废丞相制,罢中书省,抬高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一年,诏山东等布政司尽力开垦民间田地,官府不得征税。

洪武十五年(1382)

八月 复设科取士。

这一年,齐王朱博就藩青州。

洪武十七年(1384)

三月 重定全国科举取士制,乡试于八月、会试于二月举行,乡、会试各试三场。

洪武十八年(1385)

七月 山东大旱。

十一月 诏免山东税粮。

这一年,鲁王朱檀就藩兖州。

洪武二十年(1387)

十二月 赈济济南、东昌等地饥民。

洪武二十一年(1388)

九月 令全国卫所屯田耕种。

洪武二十三年(1390)

八月 赈济山东水灾区贫民。

洪武二十四年(1391)

正月 免山东济南等地水灾区田赋。

洪武二十五年(1392)

二月 命天下卫所军士十分之七屯田耕种、十分之三守卫城池。

洪武二十六年(1393)

十月 定全国都司卫所管制范围,山东都司辖有济南卫、青州左卫、登州卫、安东卫等十五个卫所。

洪武二十八年(1395)

九月 免山东秋粮。

十二月 令山东桑枣及新垦田不得征税。

这一年,从济南、青州等地迁移人口4000余户至东昌(今聊城)耕种。

建文元年(1399)

七月 燕王朱棣借口“少主为奸臣所蔽”,以“清君侧”为名,起兵北平,发动“靖难之役”。

十一月 李景隆伐燕失败,逃奔德州。

建文二年(1400)

四月 李景隆复败于河北白沟河,奔德州,不久又逃往济南。

五月 燕军占领德州,然后进攻济南。参政铁铉与都督盛庸率领全城军民誓死保卫济南。

八月 燕军久攻济南,三月不下,只好撤军北还。盛庸、铁铉乘胜追击,收复德州,兵势大振。

九月 建文帝以铁铉、盛庸坚守济南有功,擢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为兵部尚书,授盛庸为平燕大将军。

建文四年(1402)

正月 朱棣率军南下,再入山东,绕过济南,直趋南京。

六月 燕军攻陷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

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

令山东遭受战争破坏的地区免除徭役三年。

以方孝孺、铁铉为代表的大批建文朝臣被朱棣残忍杀害。

永乐元年(1403)

五月 济南府章丘漯河决堤。

九月 命宝源局铸农具给山东受兵乱破坏地区穷民。

永乐二年(1404)

十一月 济南地震。

永乐三年(1405)

五月 济南蝗灾。

六月 郑和开始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九年(1411)

二月 命工部尚书宋礼征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平民30万,采用汶上老人白英之策,疏浚自济宁至临清总长400余里的会通河。

永乐十三年(1415)

二月 遣指挥刘斌等巡视山东军操练屯种情况。

永乐十四年(1416)

正月 赈济山东饥民,免除永乐十二年欠租。

七月 济南蝗灾,遣使督捕。

永乐十五年(1417)

三月 汉王朱高煦就藩山东乐安(今广饶)。

八月 苏禄国(今属菲律宾)东王巴都葛·巴哈刺在归国途中病逝于德州,朱棣闻讯后亲撰祭文,并派礼部侍郎陈士启前往德州,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永乐十八年(1420)

二月 济南府蒲台县唐赛儿聚众起义。

山东布政使储埏、张海,按察使刘本等官员被朱棣以“纵贼为乱不言”的罪名处死。

永乐十九年(1421)

正月 朱棣迁都北京,大赦天下。

四月 诏免山东永乐十七年以前欠赋。

永乐二十年(I422)

六月 济南阴雨连绵,禾苗受灾。

七月 济南受灾区免交公粮

永乐二十一年(I423)

八月 免山东郡县受灾田租。

永乐二十二年(I424)

正月 朱棣决定亲征阿鲁台,征山东等地兵。

洪熙元年(1425)

四月 济南府属州县大旱,发生饥荒,诏免山东当年夏税秋粮之半。

宣德元年(1426)

正月 宣宗继位,大赦天下,除死罪者外均予赦免。

八月 汉王朱高煦举兵叛乱,约山东都指挥使靳获等响应。宣宗御驾亲征,迅速平定叛乱。

宣德四年(142)

令济南、东昌、兖州等地百姓养马。

宣德七年(432)

山东“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联名上奏,要求对逃亡到深山的流民“发兵剿之”,宣宗拒绝,并责成“三司”对流民亲加招谕,劝其复业。

宣德八年(1433)

正月 山东旱,发官仓粮赈济。

宣德九年(1434)

七月 山东济南等地蝗灾,伤庄稼,遣官督捕。

宣德十年(1435)

四月 济南等地蝗灾,遣官督捕。

正统元年(1436)

闰六月 济南府水灾。

正统四年(1439)

七月 免山东水灾区税粮。

正统五年(1440)

山东开始正式设巡抚。首任山东巡抚为张骥。

正统六年(1441)

四月 济南等地发生蝗灾。

正统八年(1443)

十二月 免山东逃民复业者税粮两年。

正统九年(1444)

闰七月 济南府水灾。

正统十三年(1448)

七月 黄河决口,济南等地受灾。

正统十四年(1449)

八月 英宗受王振蛊惑亲征瓦剌,在土木堡大败,英宗被俘,50万明军劲旅损失殆尽,史称“土木之变”。明朝从此由盛转衰。

景泰二年(1451)

二月 诏山东巡抚选举贤能官吏,专门负责农民耕作。

景泰四年(1453)

三月 佥都御史王竑以徐州广运仓粮赈济山东、河南饥民。

景泰五年(1454)

正月 济南等地大寒,人畜多冻死。

八月 济南等地大水,河涨淹田,免本年夏税、秋粮。

天顺元年(1457)

五月 济南蝗灾。

这一年,济南大水,淹没庄稼,山东发生饥荒。

天顺二年(1458)

四月 济南蝗灾。

十一月 免济南、兖州等府灾区税粮。

天顺三年(1459)

四月 济南连日大风,禾苗受灾。

天顺四年(1460)

夏 济南旱。

这一年,全国按察使考核中,成绩卓异的只有山东按察使刘孜一人。

天顺七年(1463)

春,济南旱。

成化元年(1465)

七月 免全国军卫屯粮的十分之三。

这一年,山东巡抚牟俸、参政唐虞动员民工数万,疏浚大、小清河。

成化三年(1467)

德王朱见潾就藩济南,在珍珠泉建德王府。

成化六年(1470)

五月 山东大旱,发粮赈济。

成化七年(1471)

济南府属淄川发生饥荒,以至于人相食。

成化九年(1473)

三月 济南狂风,昏天暗日。

四月 山东饥荒,全免山东今年税粮。

冬,疏浚大小清河。

成化二十一年(1485)

济南府属泰安等地发生地震,泰山为之动摇。

弘治十年(1497)

九月 济南大水,发粮仓赈济。

弘治十五年(1502)

八月 济南、兖州等地地震,毁坏城墙民舍。

弘治十七年(1504)

著名哲学家王守仁受聘来济南,任山东试考官。

正德六年(1511)

六月 刘六、刘七起义军进入山东活动。

十月 山东巡抚边宪因镇压刘六、刘七起义不力被撤职查办。

正德十二年(1517)

九月 济南地震。

正德十五年(1520)

八月 济南地震。

嘉靖二年(1523)

四月 山东等省旱,赤地千里。

这一年,封德懿王之子朱厚?,为历城王。

嘉靖十一年(1532)

二月 诗人边贡卒。边贡,字廷实,济南历城人,弘治九年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前七子”之一,有《华泉集》。

嘉靖十二年(1533)

疏浚小清河。

嘉靖二十二年(1543)

山东乡试在济南举行,试题为策问边防事。世宗认为试题语含讥讽,考官周鑛(kuàng)等被贬官,权臣严嵩认为巡按御史叶经实主持考试,将其杖责致死。

嘉靖二十三年(1544)

山东巡抚郑芸调发三万民工,疏浚小清河300余里。

嘉靖二十九年(1550)

八月 俺答大举入寇,兵至北京,皇帝诏山东等省军队入京勤王,史称“庚戌之变”。

嘉靖三十五年(1556)

五月 调山东八卫兵抵御倭寇。

隆庆二年(1568)

二月 剧作家李开先卒。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鹿子,济南章丘人,嘉靖八年进士,著《闲居集》、《宝剑记》等。

隆庆三年(1569)

六月 济南大水。

隆庆四年(1570)

诗人李攀龙卒。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济南历城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后七子”领袖,官至河南按察使,有《沧溟集》。

万历七年(1579)

正月 诏改天下书院为官府办公地。

万历九年(1581)

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殷士儋卒。殷士儋,字正甫,济南历城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有《金舆山房集》。

万历二十五年(1597)

三月 以山东右参政杨镐为佥都御史,经略朝鲜军务。

万历三十一年(1603)

五月 济南府历城大雨。

万历三十五年(1607)

十一月 于慎行卒。于慎行,字可远,兖州东阿县(今济南平阴县)人,隆庆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著《读史漫录》、《谷山笔麈》、《谷城山馆文集》等。

万历三十七年(1609)

八月 济南府蝗灾。

万历三十八年(1610)

四月 济南大旱。

万历四十三年(1615)

山东发生灾疫,人民生活贫苦,饥民聚众造反者甚多。

万历四十四年(1616)

正月 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西老城)即大汗位,建元天命,国号大金。

万历四十五年(1617)

济南、青州等地爆发小规模农民起义。

万历四十七年(1619)

十二月 加收全国田赋。

天启二年(1622)

二月 济南地震。

五月 徐鸿儒在山东起义。

天启五年(1625)

六月 济南蝗灾。

天启六年(1626)

六月 济南地震。

崇祯元年(1628)

七月 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陕西。

崇祯三年(1630)

十二月 加收全国田赋。

崇祯四年(1631)

闰十一月 登州游击孔有德叛明。

崇祯五年(1632)

二月 山东巡抚徐从治在抗击孔有德、守卫莱州城的战役中殉职。

十二月 诗人王象春卒。王象春,字季木,号虞求,济南新城(今属桓台)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有诗集《问山亭集》、《齐音》。

崇祯九年(1636)

四月 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崇祯十一年(1638)

十一月 清军南下逼近山东,山东巡抚颜继祖率重兵扼守德州,山东总兵倪宠又率军至德州增援。济南空虚。

十二月 清军绕过德州,直奔济南。

崇祯十二年(1639)

正月 清军进攻济南,督师、宦官高起潜驻临清,拥重兵不救。山东布政使张秉文、巡按宋学朱等血战而死。德王朱由枢被俘。济南全城被焚掠一空,官民死者无数。

山东巡抚颜继祖、总兵倪宠等被处死。

六月 加征“练饷”。全国民不聊生。

崇祯十七年(1644)

三月 李自成率大顺农民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于景山,明王朝对全国270余年的统治至此结束。

四月 大顺政权派权将军郭升进驻山东,大顺各级地方官员相继走马上任。

大顺地方政权勒令济南30余显赫大家纳银助饷。

大顺军山海关战役失利后,济南刘孔和组织地主武装,乘机进袭济南。

图片[1]-山东政坛要大地震了(山东政坛刚大地震)-一鸣资源网 图片[2]-山东政坛要大地震了(山东政坛刚大地震)-一鸣资源网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