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受戒之前,熏习一些与戒相关的内容

最近接触很多初基学人,从他们的态度来讲,对佛都很虔诚,在他们眼里能吃素、念佛、读经、会好好说话、能帮助他人这样的人就是资深学佛人,特别是看到如果这个人能吃素几年了,然后还受了戒,那钦佩之心更是不得了。

对于一般人而言,吃素是件困难的事情,受戒更不用提了,在他们眼里,这是做不到的。我们常常因为自己做不到,会觉得这件事情很困难。因为这样的人没有深读佛经甚至佛经读不了,所以就不了解其中道理。其实佛经能坚持读一段时间,心里的欲贪会削弱许多,我身边就有那种无肉不欢的人,跟我读了一段时间的佛经,慢慢的也都可以接受食素生活,后来也跟着我一起受了上品菩萨戒。

说到戒,在家众受戒的种类有:三归五戒,也有八关斋戒(或者称为八关戒斋)以及菩萨戒。出家众就分为:沙弥跟沙弥尼戒,还有式叉摩尼戒,还有比丘尼戒跟比丘戒以及菩萨戒。菩萨戒是在家众跟出家众都可以受戒的。

我们今天就聊聊与在家人有关的一些戒,一般人都是从五戒开始,所谓五戒:不杀、不盗、不淫(在家人为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前面四种称之为性戒,后一种称为遮戒。性戒与我们的本性相关,遮戒为遮止我们不去犯戒。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我们不犯其它的重戒。

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妄语是可信的人,这里的妄语最重的是未证言证;饮酒的人满口酒话,人多不信,常常坏事情,故不饮酒的人是有智慧的人。

五戒俱足,可以保住人身。如果违犯五戒,不能保住人身。要想学佛,必须生生世世保住人身,所以五戒为一切佛子所必须受持。对于念佛人尤其重要,必须保住人身做为修行的工具才好修行。

有些初学菩萨会先学声闻法,种未来世有出家的因缘,六斋十斋这样开始修学,有修一天算一天,这些都是值得赞叹的。八关斋戒的受持目的是为了未来世的出家而建立因缘,由于能成就出家的因缘,所以就能在未来世得到有余、无余涅槃的因缘。这里要说明的是,八关斋戒又称为八关戒斋,是指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二众,于一日一夜暂时离开家庭去到出家僧团中居住,以学习出家人的生活;

在这一日一夜中必须严守八种禁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因为是学习出家生活,当然就连夫妻间的正淫也不可以)、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及歌舞观听(就是不涂脂抹粉、插花、戴珠宝,不看不听歌舞,自己也不作歌舞)、不坐卧高广华丽床座、不非时食(就是过午不食)。

前面七种为戒,有防非止恶的作用,第八不非时食为斋,而关是闭的意思,合起来就称为八关斋戒,这是佛陀对于在家不能出家修行,而对于出家生活却非常钦慕的弟子所特别制定的戒法。

曾听一位善知识讲过:“八戒斋法的目的只是为了求未来世有出家的因缘,所以只要在五戒的基础上再作一日的受持就够了,把熏习出家生活的种子种在心田中,这一世纵使不能出家,未来世因缘熟就可以出家;既然是为了引生来世出家的因缘,当然可以选择在每月、每年有空的那一天受持就够了。”

学佛要持戒,这个戒是指哪一种戒呢?“六度中的持戒”是指哪一种戒呢?当然就是指“菩萨戒”。所以“学佛要持戒”,是以“菩萨戒”为主,并不是指五戒,当然更不是指比丘、比丘尼戒,是指菩萨戒。从菩萨戒的名称,很明显的它是针对在家众,跟出家众的菩萨所施设的戒。

受戒之后是要获得戒体,不管是以菩萨优婆塞戒、瑜伽菩萨戒、梵网菩萨戒、地持菩萨戒都一样,都以悲心为根本,才能获得戒体。

修悲的目标就是要你做三件事:难施能施,难忍能忍,难作能作。这三法你能做的话,表示你已经有悲心了,悲心圆满了,就可以渐渐成就施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所以佛说一切善法以悲心的修集为根本。

那什么叫作“菩萨”呢?菩萨有分为圣、凡,也就是说有分为:圣位菩萨跟凡夫位菩萨;有分为:出家跟在家菩萨;有假名菩萨跟实义菩萨;还有菩萨有五十二位,也有三贤位、外圣内凡等等。

从这凡夫位菩萨、外圣内凡菩萨到圣位菩萨,刚好涵盖整个菩萨五十二个位阶。在修行的部分,是分别依:取相戒、十无尽戒以及三聚净戒来持戒。

什么叫三聚净戒呢?三聚净戒就是修一切善法戒、摄一切律仪以及饶益一切有情戒。也就是说他要修一切善法,所有善法都要修;而且要摄一切律仪,所以会遵守佛的戒律,因而不会造作诸恶;另外还要饶益一切有情,广修一切善法以利益众生。他是从自利利他开始,一直修到成佛。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佛一定要受菩萨戒的道理,也是在这里!菩萨戒跟声闻戒有很大的不同,菩萨戒是心地戒,这部分的内容很多,后续我们再慢慢聊。想了解更多的内容,请关注心之秘。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