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能从淘宝三八生活节中得到什么?

继双11购物节之后,淘宝又要在三八期间推出一个生活节。眼下即将进入三月份,长腿欧巴、免费吃喝的预热图文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小西与几位业内人士的沟通中也发现,大家对淘宝的大手笔表示叹服,但对此次生活节的成果似乎并不乐观。

首先得承认,阿里作为战略高手,运作此次生活节的思路很清晰。

其一,淘宝高调入场,是要宣告自己在本地生活服务这一领域中的存在,让更多人知晓淘宝可以吃喝玩乐。

与其在零售领域的绝对优势相比,淘宝在O2O领域中基本还算是起步阶段。这一仗要打好的话,无论对阿里的业务规模,还是对抗腾讯微信,还是充实上市故事,都会大大加分。

但阿里就是阿里,储备不够要紧,关键是手面要漂亮。只要公关战打好,这一仗得分就在70分以上。所以你会看到,生活节的宣传中可谓噱头十足。“包下8大城市的餐厅和正规娱乐场所,请阿里巴巴会员免费吃喝一天”等说法,再加上长腿欧巴亲自站台,估计过节的妹纸们到时还是很感兴趣的。

其二,淘宝借此活动首先要撬动O2O领域的C端市场。

淘宝在品牌上的积累、在网民中的认知度就是潜在流量。这个潜在流量加上短时间内的集中促销,就能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流量和销售额。淘宝在O2O业务上,C端和B端都一样缺乏积累,但先拉一批C端用户还是没问题的,只要他愿意花钱。只要C端来了,手机淘宝、支付宝等都能得益。

其三,搞定C端再搞定B端,先搞大商家再谈小商户。

本地服务面太大,再多的钱摊到全国、全行业也不显眼。所以淘宝必须聚焦。先聚焦区域,号称全国,主要集中在几个城市;再聚焦行业,基本就是电影、KTV、餐饮等几类;然后再聚焦商家,小商家数量太多,谈不好谈,谈下来也没啥好彩头,于是先锁定大型、连锁商家。好处是BD成本低,包量预算可控,有利于传播。

以上这种做法看起来逻辑正确,但实际操作起来也有几点隐忧。

第一,服务保障是否可控?

对去年双11有印象的应该都还记得活动中的两类抱怨声,一类是店铺的抱怨,觉得赔本赚吆喝;另一类就是消费者,抱怨买到东西却迟迟送不到。现在这个生活节主打本地生活服务,情况更复杂。

其一是参与生活节的这些商户不是淘宝上那些久经折腾的店铺,应对大促消费峰值的经验并不丰富,到时线下消费人群潮汐一到,对商家的接待能力无疑是一大考验。双11消费者的抱怨也就在网上吐槽,但在线下服务现场,一旦闹起来就不好控制。

其二,淘宝此番传播声势够大,但其实真正“开门接客”的商户数量其实有限。虽然淘宝生活频道整合了原淘宝生活、淘点点、淘宝电影、聚划算、支付宝、提供本地生活卡券的C店/天猫店,也有一些大商家,但总起来看,数量还是太少。对淘宝来说,当然是要控制成本,要不然真给吃成冤大头了。但对消费者来说,到时好不容易妥妥地装上了客户端,结果啥也秒不到,那可能就要骂街。

第二,后续支撑跟得上?POI覆盖能否赶得上?

阿里市场公关先行没错,但后手拳同样重要。前面说了,这回参与生活节的商户数量毕竟有限,当强势品牌造势完成第一轮拉新之后,如果后续没有充足的POI资源,用户必然又会大量流失。也就是说,淘宝这回搞的不能是一锤子买卖,负责品牌造势的把钱花了,任务是完成了,但后面的BD也得迅速发力,B端供应链更是考校功力的时候。

以美食品类为例,此次生活节所涵盖的POI和品类其实都不算丰富。蛋糕甜点的知名连锁商家不少,也包含俏江南、小南国等知名餐饮连锁,但总数还是太少。

从价格上看,淘宝上这些B端产品的价格优势究竟有多大也不好说。毕竟以后不可能每天都是三块八,总要回归市价。现在看起来,淘宝最多的还是由淘宝C店提供的兑换券,但这些优惠券价格与美团等团购网站比起来,并没有优势。

第三,其他O2O电商可能会大力阻击。

从阿里的角度,正像双11已经成为大家的双11一样,他肯定也希望三八生活节能成为全行业的生活节。但这次他所遭遇的阻击力度可能会更大。因为其他电商都会看到,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并不像在零售电商领域一样,占据主导性地位。所以这回生活节上,其他电商一方面会想着如何借势,但更关键的是如何进行阻击牟利。

借势很正常。营销势能是一种过时不候的资源,关注度起来之后对整个O2O都有好处,这一点估计像美团、微信都不能否认。这波营销攻势必然能影响到一批非移动电商用户、非团购用户,这批用户一旦被渗透,对整个行业都是潜在用户。所以这期间,这些竞争对手很可能会借机加大曝光力度。

阻击的漏洞在哪里呢?上面分析了,说白了淘宝这回就是一个品牌推广活动,目的不是交易额。根据目前淘宝提供的商家POI覆盖,明显无法承接这个品推力度所带来的全部消费需求,而且这种力度的地推一定会带来大量首次接触团购、O2O的用户。这种情况对于微信、美团等这些O2O对手都算是大好机会,如果他们策略得当,必然会借这个势头,把未被淘宝满足需求的用户吸引过来。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