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他因一封信上大学,后被判入狱15年,出狱后创业成亿万富豪

1973年,已停摆7年的高考重启,这对当时无数知青来说是天大的喜事,他们挑灯夜读复习尘封已久的课本,准备冲刺高考,圆自己上大学的梦。

但有些知青因信息不畅,繁重的体力劳动,来不及复习备考,只能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匆忙上考场,高考无疑是落榜的。有位名叫张铁生的知青,面对很陌生的试题,突发奇想在高考试卷的背面写了一书信,因此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出人意料上了大学,还当上了高官,可是三年之后也因这封信锒铛入狱15年,昔日的“白卷英雄”沦为阶下囚,出狱之后,张铁生重振旗鼓,创业逆袭成为亿万富豪,他的人生到底有多传奇?

张铁生于1950年出生在辽宁锦州兴城县的普通农民家庭,自幼聪慧,成绩优秀。

1968年,他中学毕业后本来有希望通过高考上大学,可奈何当时时代背景,无缘参加高考,机缘巧合跟随母亲来到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当知青。

初来乍到的张铁生,刚开始还有点不适应,有些农活还不会干,但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很快适应农村的生活。他头脑灵活、手脚麻利,迅速成为干农活的能手,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时常利用业余时间帮助村民脱盲,教他们认字,辅导村里的小孩做作业。

张铁生的辛苦付出村民们全看在眼里,觉得这位年轻人有责任心、有担当,大家一致推选他为生产队队长。

当上了生产队队长,意味他更加忙碌了,每天工作18个小时,除了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外,还要处理队里比较繁琐得其它事情,他任劳任怨,积极处理队内事务,深受大家的好评。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原来他被推荐考大学。1973年的某一天,正从事生产劳动的张铁生突然被告知去县里参加高考,由于当时信息不畅、交通不便,被告知时,已是高考前一天,他立马放下锄头,临时抱佛脚复习高中的内容,挑灯夜读。

第二天早上,硬着头皮走进考场,他知道此次高考很难考上,但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死马当活马医,硬着头皮上。

接下来的考试,毫无意外一脸懵逼,很多题目不会做。他坐在考场上如坐针毡,看着周边的考生奋笔疾书,感觉很失落,在考理化时,做了三道小题,其它题目都不会做,脑海里一片空白。

自己下乡当知青已有5年有余,中学学到的那些内容早已抛之脑后,还给老师啊!想想这么多年来为集体劳动牺牲了复习时间,又觉得不甘心。

张铁生突发奇想,在试卷的背后写了一封信《给尊敬的领导的一封信》,在信中,张铁生诉说了自己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的心理冲突,发泄他因不忍心放弃集体生产而躲到小屋里去复习功课,而导致文化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不满情绪。同时表达自己看不惯那些不务正业,迷恋读书的“书呆子”,高考录取应综合考虑。

张铁生对这封信并没有抱很大希望,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可是对于某些居心叵测的“有心人”来说,这是“反潮流”的榜样,在那个特殊年代,某些人就喜欢搞点事情。

经某些有心人的运作,不久后,这封信被刊登在《辽宁日报》上,编辑认为张铁生在大学生招生路线问题上,交了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其他报刊杂志纷纷转载,张铁生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的“白卷英雄”,从此,他的命运发生改变。

1973年,张铁生因这封信被铁岭农学院兽医专业破格录取,他出乎意料考上了大学,那时意气风发,满怀憧憬来到大学报到。

在大学校园里,张铁生邂逅他的另一半董礼萍。他们是同学,报到之日先到的董礼萍热情地接待了张铁生,张铁生风趣幽默,对她侃侃而谈,董礼萍对他暗生爱慕之意。

张铁生由于在考场上的“那封信”,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受到“四人帮”的关注,进入政坛。1975年8月,被提拔为铁岭农学院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成为他们反革命的“棋子”,到处演讲参加社会活动。

可随着“四人帮”被粉碎,他失去了政治靠山,陷入这场政治漩涡中。

1976年,张铁生被警察带走,昔日的“白卷英雄”沦为人人喊打的阶下囚,只有同学董礼萍目送着他离开。张铁生坐在囚车里思索着自己如坐山车的人生,好像做梦一样。

1983年,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张铁生反革命案件,被判入狱15年,刑期从1976年算起,1991年10月出狱。

在狱中他积极改造,表现良好,却从没获得减刑。在狱中改学医人,给狱友们治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度过这漫漫刑期。

15年间,物是人非,只有董礼萍在默默地等待他出狱。出狱那天,董礼萍精心打扮专程赶到监狱门口,迎接张铁生回家。

“我们回家吧!”董礼萍伸出手对张铁生温柔说道。他非常感动,两人手牵着手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董礼萍苦等了他15年,现在已是沈阳农业大学的讲师,人到中年,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张铁生没有辜负她的深情,出狱后不久,他们在兴宁县城举行了简单的婚礼,有情人终成眷属。

婚后,张铁生由于有过坐牢的经历,非常自卑,找工作屡屡碰壁,有段时间陷入抑郁当中,是妻子的不离不弃、耐心劝说,以及女儿的出生让他走出阴影,担当起男人应有的担当。

张铁生试着利用所学的医学知识开个私人诊所,但他没有行医资格证,无奈只能放弃。也曾试着通过之前的关系,再次走入政坛,但亲戚们劝他放弃这个念头,他只能另谋出路。

妻子董礼萍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丈夫张铁生陷入迷茫与焦虑中,妻子给他介绍了一份工作。

董礼萍给他介绍她的学生金卫东,金卫东在北京康地公司(卖饲料的)任东北地区的销售经理,正需要人拓展东北市场,金卫东也听说张铁生是个“名人”,会给公司带来所谓的“名人效应”,他便亲自前往师母家中拜访张铁生。

可张铁生听闻金卫东所在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于是他义正词严地拒绝说道:“我堂堂一个中国人,怎么能给外国人打工呢?”让在场的妻子一脸尴尬,忙着跟学生金卫东道歉。

最后,金卫东受师母之托,将张铁生推荐到他朋友的公司鞍山市辽河饲料公司任职。张铁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虽然只是公司的小职员,在办公室里做着不起眼的工作,但他任劳任怨,认真完成各项工作,很快熟悉公司各项任务,他的能力让老板刮目相看。

老板觉得他是个可造之材,便派他去开发沈阳市场,任命他为沈阳办事处主任。为了不辜负老板的期望,张铁生拿着产品背着包一个个地去拜访客户,俗称“扫街”。功夫不负有心人,张铁生慢慢做起来,很快占领了沈阳市场,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团队每月为公司销售三四十万吨的饲料。

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是痛苦的,张铁生遭到无数人的拒绝与嘲讽,每日每夜苦读市场营销方面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团队在沈阳做得风生水起。

可是有人却心生妒忌,眼红,公司总部领导担心张铁生强大不好控制,便派自己人去接管他的工作,将他架空。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排挤张铁生,气愤之下,他辞职离开这家公司。后来,沈阳办事处在其他人的带领下,逐渐在走下坡路最后被撤销。

通过这次经历,让张铁生明白只有为自己打工才不会被排挤,他萌发起创业的想法,他想当老板。

1993年3月,由张铁生、金卫东、汪洋、丁云峰四人合伙开了一家天地饲料公司,张铁生和汪洋负责销售,丁云峰负责饲料配方,金卫东负责管理,四人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开展各项工作。

创业的过程是艰难的,但张铁生挺过来了,他遭遇合伙人撤资,资金链断裂。公司开了半年后,公司并没有很大起色,金卫东有更好的发展而退出并带走了技术骨干丁云峰,只留下张铁生与汪洋在苦苦支撑。

张铁生只能从销售往技术方面赶,学习饲料配方,不懂就问前辈,苦心钻研。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后,他研究的配方终于上市,公司逐渐有了起色。

刚有起色,却又出现了问题。原来他们上市的饲料氟含量超标导致那些农民喂养的鸡大批死亡,农民们来到厂里闹事。张铁生立即去现场调查,紧急召回这批饲料,并赔了6万多块钱。真是一波三折。

张铁生为稳住市场,停止饲料生产,将自己关在家里全心研究新的配方。一个星期后,他终于研制成功。

当它投入到市场,却发现台湾大成饲料已进入沈阳市场,由于发生了上次的事件,他推销饲料的难度加大。张铁生并没有气馁,采取“跟进”战略且降价销售,大成销售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比大成饲料的价格低50元。

几番操作下来,天地饲料又重新占领了市场,正稳健快速发展。这时正值改革浪潮,个人企业很难走远,于是在1998年初,天地饲料以张铁生参股5%的形式并入金卫东创办的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随着禾丰牧业公司的发展壮大,张铁生的身家水涨船高。2014年7月30日,禾丰牧业公司发行最后一支股票,张铁生所持公司股票的价值约为上亿元,他成为亿万富豪。

张铁生创业几十载,终于逆袭翻盘成亿万富豪。功成名就后,他时刻不忘做社会公益,如今的他已退休,定居在新西兰享受着天伦之乐。

人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低谷、有高潮、有辛酸、有喜悦,在低谷时,不气馁,在高潮时,不骄傲。就像张铁生一样,跌宕起伏,可谓是传奇!在困境中不放弃,努力突围,风雨过后终见彩虹。

当人们对“白卷英雄”变“亿万富翁”的传奇议论纷纷时,张铁生说:“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我太平常了,和我的同学朋友比,我没有一个方面是出色的。这些年拼命干事业,绝不是在努力向世人证明什么,我只是想过普通人的日子”。是不是有点凡尔赛咯!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