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的经济学名词,你能分清吗?

常考的经济学名词,你能分清吗?

1.【基尼系数】

基尼指数是指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基尼系数最早由意大利统计与社会学家科拉多·基尼在1912年提出。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国际惯例把0.2以下视为收入绝对平均,0.2~0.3视为收入比较平均,0.3~0.4视为收入相对合理,0.4~0.5视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数达到0.5以上时,则表示收入悬殊。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得出一个关于消费结构的变化的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贫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3.【赤字率】

赤字率是衡量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赤字率表示的是一定时期内财政赤字额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之间的比例关系。

高赤字比率会扰乱正常的经济运行和形成沉重的债务负担,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如果财政赤字比率过高,政府应该从以下两方面降低赤字比率:一是削减财政赤字;二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加快经济增长。

4.【生产价格指数/PPI】

生产价格指数是衡量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指数,是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的重要经济指标,也是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生产者物价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业购买的物品和劳务的总费用。

5.【消费价格指数/CPI】

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

消费价格指数是进行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一般来讲,物价全面地、持续地上涨就被认为发生了通货膨胀。

6.【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是核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统计指标,也是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它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

关于国内生产总值,应注意: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和服务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第二,国内生产总值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第三,国内生产总值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7.【国民生产总值/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是一定时期内本国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占有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其数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内外的净要素收入。

关于国民生产总值,应注意:第一,国民生产总值只计算了最终产品的价值,而没有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因而不包括重复计算的部分。第二,国民生产总值不仅计入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而且也计入了所有服务部门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教育、科学技术、金融等第三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第三,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反映社会成本,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第四,国民生产总值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状况。

8.【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当中国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会降低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9.【再贴现率】

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特别形式,也是中央银行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对宏观经济的控制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国家,中央银行是通过控制再贴现率来控制再贴现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当国内出现通货膨胀趋势或已有的通货膨胀加剧时,中央银行就提高再贴现率,加重商业银行的筹资成本,迫使其紧缩信贷,从而抑制物价上升。

10.【汇率】

汇率又称外汇利率、外汇汇率或外汇行市,指的是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亦可视为一个国家的货币对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具体是指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或比价,或者说是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

汇率变动对一国进出口贸易有着直接的调节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即让汇率上升,会起到促进出口、限制进口的作用;反之,本国货币对外升值,即汇率下降,则起到限制出口、增加进口的作用。

11.【顺差/逆差】

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其国际收入的总额大于支出的总额,即为顺差。

顺差的意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外汇储备,有利于经济总量平衡,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有利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实施较为宽松的宏观调控政策。顺差的弊端:增加国际贸易摩擦,降低社会资源利用率,难以调整出口结构,影响国内金融业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对外贸易易中,一定时期内(一般是一年)若一国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即为逆差。

逆差的意义:适当逆差有利于缓解短期贸易纠纷,有助于贸易长期稳定增长;逆差能减少货币升值的预期,减缓资本净流入的速度;短期的贸易逆差有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1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财政政策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增加国债、降低税率、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2)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主要措施有:减少国债、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3)中性财政政策,又称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13.【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利率、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1)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利率,中央银行买进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2)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利率,中央银行卖出证券,回收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14.【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通货紧缩,是指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至下跌。

15.【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