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长安的“大学”

唐代长安的“大学”

现在各大学都开学了,大学生们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那么,唐代长安的“大学”是什么样子?大学生又是如何生活的?

入学资格重视品官门第

唐代国子监为国家的最高学府,规模很大,下设六学,包括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均为官办学府。国子监的教学管理机构非常完备,内部设有五厅六堂,全面负责国子监内部的教学管理工作。其中五厅是:博士厅、掌馔厅、典籍厅、典簿厅和绳愆厅,博士厅掌管教学工作;掌馔厅负责食堂管理;典籍厅掌管着书籍资料的供应工作;典簿厅负责财务管理;绳愆厅负责国子监的纪律考核工作。国子监设置祭酒、司业、司丞及主簿、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教官,祭酒为国子监的最高行政长官。六堂是:正义、崇志、广业、修道、诚心、率性,为国子监日常教学的主要场所,设有15名助教、10名学正和7名学录。

国子监,有着严格的入学资格审查。当时,深受魏晋南北朝时重视品官门第出身遗风的影响,入学的学生必须具备文武官员三品以上、国公的子孙,二品以上曾孙的身份。入学年龄为十四岁以上、十九岁以下。据《旧唐书·儒林传》载:“初令国子学置生七十二员,取三品以上子孙;太学置生一百四十员,取五品以上子孙;四门学生一百三十员,取七品以上子孙。”当时,所有官学(官学是指中国封建朝廷直接举办和管辖,以及历代官府按照行政区划在地方所办的学校系统。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生徒的衣食住行均由政府负担。官学教员和国子监的管理人员都属国家官员,享受官禄。唐代进入国子监学习,学生要交束脩礼。据《唐六典》规定:“其生初入,置束帛一篚,酒一壶,脩一案,号为束脩之礼。”

学生入监上学之后,要进行严格的礼仪教育,相当于现在大学开学的军训,从着装、容颜、言谈、行为等多方面对监生进行培训,让每一个入监的学生都能熟记在心,利于执行和搞好学习。所开展的礼仪培养,最终都要融入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在监读书上课时,严格按照监规去做,必须对教官毕恭毕敬,作揖行礼,严肃认真,拱立听讲;如有疑问,举手请教。如遇教官出入教室,监生要站立道路两侧,并向教官请安,不得造次无礼。会讲时,学生要规规矩矩站着听讲;端正严肃,衣着整洁,不许燕安怠惰,脱巾解衣,喧哗嬉笑,目的就是通过规范的礼仪教育,来保证整个国子监的教学秩序和学习效果。

日常考勤画红圈黑圈

在教学管理中,国子监的考勤管理是非常严格的。对于监生,举行大型活动和上课要点名,晚上就寝也要点名。国子监负责考勤的部门是绳愆厅,该部门负责人会定期深入监生课堂和寝室查点人数,对无故旷课或夜不归宿的生徒要进行惩处。同时,还设立簿册专门记录生徒的言行,随时掌握其坐监到课的情况。每天在监学习,都要进行考勤,各堂设置签到簿,上面有本堂监生的姓名,签到红圈一个;如未签到,则由教官画黑圈一个。坐监红圈的多少,也是升入率性堂的重要指标。

唐代国子监制定有严格的作息制度与授课时间表。除了每月朔望两天例行假期以外,每天都有课程,学生无故不得擅自离监。国子监对学生的离监出行、请假休课也有严格管理,不许学生随意离开国子监外出游荡,更不许学生无故离监回家,监生家庭有事会给予假期。有事经批准出入监时,必须要持国子监发给的出入牌。

国子监也有着严格且合理的放假制度,经常性的是“旬假”,即每次旬考后放假一天。季节性的有“田假”和“授衣假”,“田假”在阴历五月农忙时,“授衣假”则在阴历九月预备换冬装时,各放假一个月,准许学生回家探亲。家距学校较远,或家有大事,还允许酌情延长假期。若已经延长了假期,却还是逾期归校的,则令其退学。据《新唐书》载:“诸学生通二经,俊士通三经已及第而愿留者,四门学生补太学,太学生补国子学。每岁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

课程安排周密详尽

唐代国子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大纲与课程安排,在分科和教学内容方面,不仅有选修课还有公共必修课,儒经分大中小三类。大经为《礼记》、《春秋左传》;中经为《诗经》、《周礼》、《仪礼》;小经为《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学生可以按规定选择相应的儒经来学习,《孝经》、《论语》为公共必修科目。同时,对各经还规定了修业年限:《孝经》《论语》共学一年;《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各为一年半;《易》《诗经》《周礼》《仪礼》各为两年;《礼记》《春秋左传》各为三年。

除上述以外,唐代国子监还设立了习射与习字两个科,规定在每月朔望时要习射,成绩优异者予以奖励;习字则是以前人书法大家诸帖作为蓝本,每天须练习两百字以上。国子监通常分两次授课:上午课程,由祭酒、司业主讲,博士、助教、学正、学录等依次立于两侧,和学生一起恭立静听。午后是下午课程,由博士、助教为学生进行会讲,并进行背书、论课等指导。同时还会布置课外作业:每日须熟读背诵经书10篇;每日严格习字二百字以上;每月均须登记修改课外作业,没有完成者将受罚。可见,唐代国子监课程安排得十分周密详尽,整个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积分制度和实习历事

因为国子监是唐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生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全国的教育水平,因此,唐政府对生徒(由京师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和各地方州县学馆出身,通过学校的选拔考试合格后,由学校举荐到尚书省参加各科考试,称作生徒)的学业考核非常重视。

在前朝的基础上,唐代国子监首创了公正严明的积分晋升制度,以此来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早日进入官道仕途。唐代国子监共分六堂三级来实施教学工作:初级为正义、祟志、广业三堂,中级为修道与诚心两堂,高级则是率性堂。国子监依照学生所学知识将六堂编入了各堂的授业课程,再让其逐级晋升。学生升到率性堂以后,就开始采用积分制度。规定每年有十二次会考,每季度三次:孟月考本经义一道,仲月考论经一道与诏诰内科一道,季月则考经史一道以及两条判语。考试成绩共分为三个等级:文理试俱优者为上等,获一分;一项为优而一项为劣者视为中等,获半分;文理皆为劣者则视为下等,不给分数。以年为评判期限,获八分者为及格,并由国子监颁发“资格证书”,有此证书者就有被任命相应官职的资格了,而获八分以下者则判定为不及格,不及格者则不予毕业,继续留在堂内授业。

另外,国子监规定,学生在率性堂学分积满之后,还需要经过“实习历事”并且合格,才能从政为官。“实习历事”通常也可称作“监外历练政事”,就是教学实习阶段。在此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轮流在国家与地方各个政府部门就职,学习如何处理政府事务。通常实习期限为半年,这期间学生白天要学习处理政府部门的日常事务,晚上还需要回到国子监读书和休息。除了被分配至中央各级部门以外,还会被分配至地方的州县,具体负责清理粮田与督修水利等。同时,制定有严格的实习考核制度,并与任官直接挂钩。

这样,除了毕业直接任官的途径外,国子监的学生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成为国家公务员。显然,作为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学生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