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连载《逆袭》(2)一代中师生成长历程,苏北教育洼地崛起……

原创连载《逆袭》(2)一代中师生成长历程,苏北教育洼地崛起……

从有记忆起,郁加旺几乎没有出过村。1973年,他已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那时,学校大都是寒假入学,春节过后,他在母亲的陪护下,第一次走出了村庄,来到五里以外的学区小学。母亲从贴身的布袋里,取出了五角钱,交给了老师,并帮他领了语文、数学两个课本,书包、作业本、铅笔等则都是自己备的。

老师把他带到了教室。一年级只有一个班级,十多个孩子,年龄六岁到十岁不等。课桌是用土坯子做成的土台子,凳子则是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个子较矮的或家里没有高一点凳子的孩子站着上课。郁加旺来到最后一排,先与同学挤坐在一起,他的学习生涯开始了。

每天早上,郁加旺都要穿过村北头的那片田地奔向学校,风雨无阻。上午九点左右,那个挂在教室门前的三角形铁犁敲响之后,一天的学习生活拉开了序幕。

上午的课程很简单,语文、数学两门课,然后就是自习、作业。十一点左右放学,郁加旺与小伙伴们一起,回家吃午饭。个别路远的或家里来不及做饭的同学,自己带点干粮对付一下。

音乐、美术、体育课没有课本,大都是语、数老师兼代的,一般安排在下午。每个星期上六天课,周日休息,除了课堂练习外,没有多少作业,所以,郁加旺感觉特别的轻松。渐渐地,他从书本上开始熟知了外面的世界。

到了二、三年级,学工学农活动达到高潮。那时还是集体经济,郁加旺与小伙伴们一起,每个星期都会被安排到村上的田里做一些简单的农活,拾麦子、割稻子、捡花生……甚至在冬天还去帮助大人们清理河道淤泥,当地人称为之“扒河”或“上河工”。好在都是农村的孩子,这些农活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压力。

1976年,十月春雷响,齐范村也复苏了。

郁加旺已上四年级,学校的生活有了新变化。早上六点,象征性长跑开始了,目的地是首都“北京”。每个班级齐跑长度五、六里,每天都把每个学生晨跑的长度叠加起来,相当于班级学生接力跑,然后统计到学校黑板报栏上,并用粉笔画长条形标出,后来,郁加旺才知道,这是条形统计图,用来比较大小、多少等数量。

学雷锋活动掀起了热潮,班级开设了学习园地,上面贴着每个学生用稚嫩的笔触写下的“决心书”“新学期打算”等。

高考恢复了,上初中、高中、大学不再靠推荐,而是凭考试。郁加旺与其他同学一样,第一次体验到了正式的考试,感知了分数。学习上有了些压力和动力。

1978年夏季,经过五年,准确地讲是五年半的小学学习,郁加旺从村里考入了镇上的八湖中学。

齐范村南端的水库外接一条运河,向南延伸,穿县城而过,绵延百余里,八湖中学便坐落在运河边上。

齐范村从村里到八湖中学约二十里,郁加旺早出晚归,步行时往往边走边跑,但单程需要近两个小时。有时,他走水路,搭乘村里到镇上办事的摇橹船,距离相对近一些,单程大约一个小时。进入冬季,每天走读很不方便,郁加旺只能住校了。

八湖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但没有学生宿舍,所有的住校生都在学校会堂里打地铺,仅有的几张木制上下床,优先给女生使用。住宿是免费的,开水也是免费的,但用餐需要自理。郁加旺兄弟姊妹四人,排行最小,所以家境不是太好,一日三餐都是从家中带来的煎饼。好在冬季来临,煎饼放上一个月也不至于变质。他为了节省钱,早晚基本上用开水泡煎饼,就着母亲腌制好的咸菜,中午花一、二分钱,到学校食堂打了一大茶缸菜汤改善一下,偶尔也奢侈地花三、五分钱买点米饭、馒头换换口味。

初中住校生较少,被安排在会堂的舞台上,中间用芦苇席隔开,男女生各一半。舞台下,便是高中住校生。

那时的学生很单纯,管理也非常简单。郁加旺与所有的住校生一样,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每个人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学习。

大地回春,百废待兴,教育先行,但师资十分匮乏。八湖中学有本、专科学历的老师大都是外籍的,有的被调往县城,有的因工作需要充实到行政事业单位,还有的申请回原籍了。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齐全,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都开设了,许多课聘请了临时代课老师,即便如此,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让从村子里走出来的郁加旺耳目一新。

住校变成了优势,郁加旺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所以,第一次考试,他便以班级第一、年级第二名的成绩登上了学校期中总结大会的领奖台。郁加旺不仅获得了荣誉证书,也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大礼包:一个盖上了学校公章的精美的笔记本、一本《安徒生童话选》和一本《爱迪生》,他的学习视野从国内延伸到国外,从课堂拓展到课外……

初二的大哥哥、大姐姐毕业了,郁加旺也升入了初二。此时,恰逢学制改革,初中、高中均由两年改为三年,这意味着,郁加旺要读三年初中了。对于他来说,多读一年初中,则有更多的超越机会,年级第一不再是他的目标,全县的位次才是他的终极追求。

紧张的三年初中生活,在繁忙的节奏中到了尾声,郁加旺迎来了升学考试。那几日,天空一扫七月的热浪,连续下起了的大雨,考场虽然不时传来风雨声,且光线有些暗,但却凉意浓浓,郁加旺发挥正常,最终以全县第8名的成绩,考取苏北地区淮海师范学校中师班,学制三年。与他一同考上的还有同班同学刘学军。

……

“各位乘客请注意,文庙车站马上到了,请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列车员来来回回的吆喝声,把郁加旺从沉思中拉回了现实,经过18个站点、六个多小时、300多里的行程,终于到站了。

(连载之二 未完待续)

© 版权声明
THE END